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、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、促進擴大就業的重要舉措,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。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期間,全國政協委員、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建議,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體系,加強政策資源整合,做好技能人才隊伍建設。
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答復中表示,近年來,該部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技能人才立法工作,指導各地先行先試,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法制保障。同時,以部省共建形式支持23個省份實施技能強省行動,宣傳推廣廣東“產教評”技能生態鏈建設工作,引導各地探索政府、院校、企業共同參與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。
以部省共建形式支持23個省份實施技能強省行動
開展職業技能培訓,完善的政策體系是支撐。許玲建議,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立法工作,推動國家和各地普遍建立培訓需求指導目錄并定期更新,完善現有《國家職業資格目錄》,適度擴大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的范圍。
對此,答復提到,近年來,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指導各地先行先試,結合地方實際出臺符合當地需要的技能人才法規條例等,如廣東2024年制定出臺《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》。此外,持續優化政策供給,推動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養、使用、評價、激勵宏觀政策體系。
隨著廣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,新技術、新業態快速涌現,出現“產業缺青年、青年缺就業”的結構性矛盾。為此,廣東創新提出建設以產業崗位標準為引領、以院校學生和教學資源為基礎、以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為紐帶的“產教評”融合發展的產業技能生態鏈,讓人才與產業實現“雙向奔赴”。
“鼓勵各省整合現有政策資源,探索出臺技能人才培養省域新模式,推廣廣東實施的‘產教評’技能生態鏈建設工作。”許玲建議道。
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答復稱,該部會同相關部門加強政策資源整合協同,深入推進技能中國行動,以部省共建形式支持23個省份實施技能強省行動,對廣東省實施的“產教評”技能生態鏈建設工作進行宣傳推廣,引導各地探索政府、院校、企業共同參與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。
2024年中央財政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.4億元
加快技能人才培養,同樣離不開資金投入。許玲建議,有關部門要擴大資金投入,拓寬培訓經費籌措渠道,建立政府、企業、個人共同分擔培訓成本的機制。
答復提到,近年來,財政部門不斷加強經費支持力度,支持建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,加強對重點行業、急需緊缺職業(工種)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。2024年,中央財政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.4億元,支持各地落實包括職業培訓補貼、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在內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。
針對鼓勵企業和學校參與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設的建議,答復稱,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完善激勵政策,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訓中心、教學工廠等,加強企業職工技能培訓。同時,依托校企深度合作的技師學院,聯合產業龍頭企業、行業頭部企業建設產業學院,探索推行彈性學制,培養高級工、預備技師和技師。2023年,全國技工院校開展社會培訓655萬人次。
在提高培訓和評價活動監管能力方面,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表示,該部大力推進職業培訓信息化建設,提高實名制管理能力水平,推動各地建立省級集中的職業技能培訓管理信息系統,啟動信息動態匯集工作,促進職業技能培訓規范管理。
2024年5月,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公安部、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《關于加強職業技能評價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》。按照“誰備案誰監管”原則,現行《國家職業資格目錄》內的職業資格實施部門(單位)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職業資格評價實施監管。按照“誰遴選誰監管”原則,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遴選社會培訓評價組織,并會同有關部門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實施監管。
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透露,下一步,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推動技能人才工作立法,優化頂層宏觀政策體系,加強各類政策資源整合協同,加大資金投入力度,激發企業和院校活力,強化監管能力,做好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。